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1995级校友、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刘云浩当选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云浩,1990年至199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5至1997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自动化系教授。
刘云浩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研究。建立物联网节点可定位性理论,设计并实现全球首个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非测距定位系统LANDMARC;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具身导航方法体系,部署全球首个地下煤矿物联网系统,获香港最佳创新及研究奖(Bes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ward);建立物联网可扩展性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组织物联网系统绿野千传(GreenOrbs),获ACM嵌入式网络传感系统会议(ACM SenSys)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
刘云浩教授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获国际移动计算与网络会议(MobiCom)等最佳论文奖,多次受邀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旨报告。因在物联网领域的贡献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和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是首位获得ACM主席奖的中国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