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寻根铸魂:高级翻译学院2025级新生走进校史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11

  秋光漫洒,叠翠流金。在这寓意收获与启航的季节,高级翻译学院团总支组织2025级10个硕士、博士班依次走进校史馆,在历史的回响中进行“行走的思政课”,开启一场跨越八十余载的精神对话。

  校史馆内,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延安时期的俄文大队,到今天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与跨文化交流使者的重镇,每一段办学历程都生动诠释着北外人“语通中外、道济天下”的使命担当。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凝神观看了记载邵云环、许杏虎等校友事迹的展板。一位同学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漫步在北外校史馆,仿佛能触摸到一代代北外人‘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滚烫初心。”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为之动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静静陈列在展柜中,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里北外人的奉献;早期师长的证件、手稿等实物,无声诉说着办学路上的执着。

  随着讲解深入,一代代北外人的奋斗足迹愈发清晰。从黑白照片中前辈们坚定的目光,到泛黄教材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从Follow Me开创性的教学影像,到今日智慧化的教学现场,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北外人对外语教育与文化交流的不懈追求。

  在了解李正仁、朱彤等前辈从联合国译员成长为国际组织中坚力量的事迹后,一位同学分享道:“看到前辈校友在重大外交场合的担当,我们为高翻人的卓越成就深感自豪,也更加明晰了自己作为外语人的发展可能——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把理解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钥匙。”这些生动的榜样,让同学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充满了期待。

  从延安窑洞里的星星之火,到今日沟通世界的桥梁,北外人的精神火炬正在一代代传递。同学们纷纷表示,必将带着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使命,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

  此次校史馆参观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引导新生追寻抗日军政大学和联合国译训班的精神谱系,通过校史、院史与前辈的外事翻译经历,强化学生“译万物之理,语大义之方,膺社会之责”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记史育人”的思政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