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至7日,联合国资深译审Daniel Kutner先生在高翻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术活动。Kutner先生精通英语、法语、俄语、中文和西班牙语,曾在多个国际组织工作,并担任日内瓦大学翻译系讲师,拥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和大学翻译教学经验。

2025年6月4日,国际处联合高级翻译学院举办“文化与翻译”讲座。Daniel Kutner先生围绕他在国际组织从事笔译工作的丰富经验,分享在适应不同组织文化、跨文化翻译与沟通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姚斌教授主持,国际处肖文琪、高翻学院教师李娟娟参与,听众包括来自高翻学院、校内其他学院及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众多学生。
他结合自身在联合国、世卫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翻译与协作经验,深入探讨了翻译与沟通中在文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多个生动的故事解释如何避免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他表示,在不同组织中与文化各异的同事相处必然会面对文化冲击,而优秀的国际组织译员需要时刻保持思想开放、保持礼貌与对他人的信任、主动与他人协作来巩固自身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此,Kutner先生提出“合作翻译”(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的概念。他指出,新手译员与资深译员可通过合作翻译实现“优势互补”,尽量减少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造成的意义流失或误译,同时尽量保持译文的灵活性与对读者的可接受性。针对翻译中人机协作中“人类附加值”的体现,Kutner先生提醒道,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功能已十分强大,但依旧存在幻觉等问题,过度信任或依赖人工智能不仅会影响翻译质量,还会影响使用者自身认知与思维,人与AI始终应当维持协作关系。
在讲座期间,Kutner先生也针对快速适应文化差异、跨文化人际沟通等方面回答了学生提问。Kutner先生此次发言让在场同学获益匪浅,国际处和高翻学院在未来将继续联手通过类似讲座交流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专业能力。

2025年6月5日的讲座主题为“国际组织中的技术与翻译”,由李娟娟老师主持。本次讲座期间还有多组来自高翻、英院、阿语和俄语的同学进行了模拟同传练习。聚焦技术工具在专业翻译场景的核心价值,Kutner先生以联合国翻译实践为蓝本,系统演示了dtSearch文本检索工具的高效应用——通过构建多语种语料库索引实现20万页文件的秒级术语定位。在术语管理层面,他特别解析联合国“临时术语库”的动态运作机制,强调需严格区分概念性术语与机构专属名称的翻译策略。讲座尾声,Kutner先生以自身从口译学员到资深译审的转型经历阐明:当技术可完成基础转换时,专业译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文本风险的预判能力、术语决策力及跨文化解码能力,唯有秉持职业精神与终身学习的习惯,方能在技术洪流中筑牢职业壁垒。本次讲座阐明了联合国应用翻译技术的情况,为师生提供了兼具战略视野与实践价值的行业指南。国际处和静处长和俄语学院苗澍副院长参加了讲座,并给予现场同学指导。

2025年6月6日晚学术讲座的主题为“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讲座伊始,主讲人Kutner先生进一步介绍了dtSearch工具在笔译文本检索中的应用方法,强调高效检索在提升翻译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他结合自身在联合国从事笔译工作的多年经验,深入分享了翻译任务风险评估机制、优先级判断及不同机构对翻译标准的多样化要求等话题。讲座还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行业的冲击与挑战,以及译者应坚持的态度与应对策略。本次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现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见与实用指导。
Kutner先生在此次为期一周的学术活动中,还走进了笔译和口译课堂,并接受了研会同学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