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纽约联合国总部陈忠良:联合国笔译工作和人工智能对翻译职业的影响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12

2025年3月12日,联合国大会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陈忠良校友应邀做客高级翻译学院,以“联合国的笔译工作和人工智能对翻译职业的影响”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一场不乏深度行业洞察的专题讲座。陈忠良结合联合国一线翻译实践与管理经验,介绍了联合国笔译工作的运行机制、技术革新给行业带来的机遇和冲击,以及译者未来的突围方向。


图片

讲座伊始,陈忠良聚焦于联合国笔译实践,通过七大关键词和最近中文处为安理会中国主席月服务的实例,系统梳理了联合国笔译工作的核心作用和工作框架。他强调,联合国笔译工作以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团队协作,利用现代工具,致力于及时提供高效、优质的语言服务。陈忠良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翻译行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翻译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单位成本和单位收入下降、客户期望不断提高等挑战。但机器翻译仍存在诸多缺陷,包括在处理复杂敏感文本、谈判文本的刻意模糊和“将错就错”、基于客户反馈的实时纠错和以客户为核心的共情能力等方面的缺陷。联合国作为处理诸多重要敏感全球问题的多边国际机构,对文件服务质量要求很高,且长期倡导使用多种语言,而中文是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因此人类译员包括中文译员仍将长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翻译时代对译员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因为简单的内容机器可以处理,需要人类翻译处理的恰恰是机器无法处理的艰深、复杂、敏感、重要的内容。因此要求译员夯实基本功,提高政治敏感性与文化修养,提高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客户期待的语言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展望未来,陈忠良寄语翻译学子,夯实语言基本功仍是立身之本,同时需深耕法律、经济、金融、技术等垂直领域,成为“内行为内行服务”的专家型人才。如今人机协作已成现实工作模式和必然趋势,译者需掌握“译后编辑”技能。在高效利用工具的同时坚守质量底线,避免技术依赖导致专业能力退化。让工具为人所用,并需要对最后的译文质量负责担当。同时,面对办公室办公与远程办公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模式,保持团队协作精神、开放心态与心理韧性至关重要。在技术浪潮中,新一代译者要立足于基本功,保持基于实力的定力,积极主动拥抱变革,最大程度地发挥工具效能,同时保持对机译的批判性思维和警惕性,提高自身的整体能力,为未来各种可能的变化做好准备。
图片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联合国笔译工作流程、文件处理和团队协作等内容踊跃提问,陈忠良以联合国实际工作为例为大家做出了详细解答。

讲座后,陈忠良校友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在访谈中,他寄语年轻译者应以主攻方向结合跨领域灵活发展,强调翻译学子需夯实双语根基尤其是母语基础,并拓宽全球视野,期待高翻学子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为全球交流贡献力量。

图片

本次讲座为北外学子提供了国际组织的一线视角,深刻揭示了翻译职业在技术革新中的坚守与突破,激励新一代译者以专业为舟、以创新为桨,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