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由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和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共同主办的“2016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刚毅,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鲍川运,我校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王刚毅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协作、创新、融合”,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旨在深化翻译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及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围绕翻译的院校教育与后院校教育、“一带一路”视野下复语翻译人才培养、翻译课程设置、口笔译教学模式创新、专门领域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技术与人才培养等论题开展研讨。来自全国翻译教育界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授课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周明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北外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对北外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体现在各个方面,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加,这就对我们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探索和建立新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培养一流的实用型翻译人才,更要在翻译学科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翻译学科的发展规律,为中国走出去和参与世界治理贡献力量。
彭龙介绍了北外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北外高级翻译学院的发展以及翻译学科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北外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成果,从1979年到1993年,北外的联合国译训班为联合国机构和我国各大部委输送了近300名高层次翻译人才,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外交一线。高级翻译学院是北外的金字招牌,在新的发展时期,高翻学院要通过苦练内功和外部引智,继续做全国翻译人才培养的引领者。
彭龙指出,北外一直以来以服务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交外事领域的优秀人才。当前,北外积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搭建四大学科集群,先后成立了语言学、外国文学、区域与全球治理、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四大高等研究院,北外将发挥自身多语种优势,推进跨院系、跨语种的翻译人才联合培养,积极探索复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走出去培养亟需的翻译人才。
彭龙表示,北外与中国外文局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合作,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整合双方优质资源,争取将北外高翻学院打造成为国家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赵丽君和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李长栓分别介绍了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和北外高翻学院的情况。他们表示,要加强“国家翻译队的培养”,通过口译和笔译、知识和技能、教书和育人并重的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辨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的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
致辞环节结束后,会议举行了多语种翻译教学资料库建设项目发布仪式。周明伟、王刚毅、鲍川运、彭龙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多语种翻译教学资料库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
多语种翻译教学资料库建设项目是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的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覆盖中英、中法、中俄三个语对,笔译、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四大类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社会、能源、法律、环保、医药等18个专业题材领域,累计收录2400余篇文字教学材料、1000余篇音视频教学材料。我校俄语学院张建华教授、法语系邵炜副教授担任该项目中俄、中法两个课题组的组长。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闫国华主持。黄友义就时代变革中的翻译与MTI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翻译教育的时代意义就是不断提升中国的话语权;鲍川运就翻译教育的终身模式:本科、硕士、博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荣誉院长刘和平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地(ICLS)模式;《上海翻译》杂志社主编何刚强指出了MTI教育目前的短板,提出要在翻译教育和翻译理论上寻求两个突破;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介绍了上外高翻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诠释世界、展示未来”的发展愿景。
如何在继承优良翻译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更为高效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是翻译教育界面临的课题和新任务。目前,国家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人才培养已成为外语教育界的热点领域,目前已有超过200所高校举办了BTI(翻译本科)和MTI(翻译硕士)项目。与会专家学者从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建设、翻译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翻译教学资料库建设、专门领域的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教学模式与翻译人才培养、笔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口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复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及翻译硕士课程(MTI)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等多角度,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探讨,分论坛于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进行。为帮助翻译教师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主办方还将专门组织翻译期刊编辑面对面活动。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德语系、法语系、亚非学院、西葡语系、俄语学院、阿拉伯学院、日语系、欧语学院、研究生院、孔子学院工作处等院系和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教师参与分论坛讨论。
此次研讨会是我校与中国外文局以及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开展深入合作的重要成果。双方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中国走出去贡献力量。
中国外文局是中共中央所属外宣单位,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覆盖翻译、出版、发行、互联网和多媒体、理论研究及社会事业等诸多专业领域,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建有二十多家分支机构,是新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传播机构。外文局主管中国翻译协会,组织实施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主办中国翻译研究院,是中国翻译事业的领军机构。
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1965年,是中国外文局直属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承担着全国翻译行业和外宣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责任,专业从事翻译、外宣、外语三大领域的高端应用型教育培训和跨语言跨文化综合服务,自2012年起,承担着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被誉为翻译专业“后院校教育”的最高殿堂。